审计重要性水平的两个层次(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选择)
- 作者: 佚名
- 2024年01月28日 00:15:17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两个层次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选择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在审计各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 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确定多少的错误入达即为重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重要性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
起初阶段是用重要性水平衡量、突出审计重点方向、重点科目或者重点事项。
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计划阶段的作用是确定审计的范围、性质和时间。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概念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首先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必须运用重要性水平的阶段有两个,即 计划审计工作时 和 评价审计结果时 。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2关于注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的问题
1、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错报金额的大小。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卨。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比如,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
3、.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同时,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4、高重要性水平可能会增加审计风险:对于具有高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如果审计师未能正确评估其风险,或者未能进行充分的审计程序,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5、重要性水平是对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一定,重要性水平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6、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
3重要性水平包括两个层次,具体指哪两个层次?
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计划重要性水平可分为(A)和(B)两个层次。A.财务报表B.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认定C.账户余额D.交易层次 答案:A,B。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总体上的重要性水平,主要用于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是指认定层面上的重要性水平,主要用于判断具体账户、交易或披露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4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目前审计人员主要分别从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方面确定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主要采用固定比率法,即恰当的基数×适当百分比。
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如债券或银行贷款);(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如抱有特殊目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式选择基准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得到一个恰当的金额,将其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税前净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多大错报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是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的结果。
5如何正确理解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因此 ,正确理解重要性、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及其相互关系是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各审计风险水平 ,以指导审计程序的实施并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达到既提高审计效率 ,又保证审计质量的目的前提和基础。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也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成正向关系,审计风险水平越高,就要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反向变动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
6审计重要性的层次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你好,主要分为7个层次。以往的审计经验。如果以前年度所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适当,可以作为本次审计确定的直接依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范围或职责发生变化,可作相应调整。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而重要性则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好了,关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两个层次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选择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