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弗兰克赫兹实验数据误差范围)
- 作者: 佚名
- 2024年01月02日 20:50:17
大家好,关于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弗兰克赫兹实验数据误差范围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弗兰克赫兹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总结是什么?
1、温度的微小变化引起的误差;(2)读数时的视觉误差;(3)仪器自身的误差。开始阶段电流变化不明显,误差可能较大。
2、弗兰克赫兹实验误差原因如下。由于预热不足,使测量值产生误差。实验时电压的步差不可能连续,测量的峰值会有误差。仪器老化,本身就存在误差。画出氩的IP-VG2曲线过程粗糙,存在误差。
3、主要是测不准效应,由于电子的受激跃迁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10^-15 /s),根据测不准原理,基态和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会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值,导致谱峰变宽。2。
4、当拒斥电压不变时,减小灯丝电压,从阴极发射的电子数目减少,因而电流变小;F-H实验曲线基本不移动。弗兰克—赫兹实验证明原子内部结构存在分立的定态能级。
2弗兰克赫兹实验Ip值有时是负值,如何解释他是真确的
灯丝加热电流太小,电子发射不足。板极拒斥电压太大,导致很多电子无法飞越过来而形成电流。
另一个解释是电子可能会交互作用,这会导致i不是骤降。例如,电子可能会相互作用,并且在散射过程中失去一部分能量。这种相互作用在玻尔原子模型中没有被考虑到,但它会对i的值产生影响。
弗兰克赫兹实验在本实验中可观测到电子与汞蒸汽原子碰撞时的能量转移的量子化现象,测量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加深对原子能级概念的理解。
与原子碰撞有一定几率,部分电子未与原子碰撞,随电压升高,这些电子能量也升高,故而波谷处电流随之变大。
主要是测不准效应,由于电子的受激跃迁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10^-15 /s),根据测不准原理,基态和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会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值,导致谱峰变宽。2。
弗兰克-赫兹实验在本实验中可观测到电子与汞蒸汽原子碰撞时的能量转移的量子化现象,测量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加深对原子能级概念的理解。
3弗兰克赫兹实验中的第一峰相应电位为何与第一激发电位有较大偏差...
起始阶段,由于电压UG2K较低,电子能量较小,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它与原子相碰撞,形成第一峰值电压,只有微小的能量交换,不能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
所以两者关系应是第一峰对应的电压氩原子第一及激发电位。
自由电子与水银原子可能会发生非弹性碰撞。自由电子的动能可能被用来使水银原子的束缚电子从一个能量量子态跃迁至另一个能量量子态,从而增加了束缚电子的能极,称这过程为水银原子被激发。
误差分析是指对误差在完成系统功能时,对所要求的目标的偏离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发生在系统的哪一个阶段进行分析,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弗兰克—赫兹实验证明原子内部结构存在分立的定态能级。
或大于基态的电子数,那么 第一峰值所对应的电压就不等于第一激发位。(在这个实验中,除了电子和气态原子的非弹性碰撞外,还有弹性碰撞和气体原子间由于热运动的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能量交换。
当达到第一激发态时,都跃迁了,所以电流会突然下降,形成一个峰,波谷的物理意义不明显,所以波峰是激发电位。实验的波谷之差比波峰之差更接近于第一激发电位,那是系统误差造成的,不能说明问题。
好了,关于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和弗兰克赫兹实验数据误差范围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