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原因)

  • 作者: 佚名
  • 2023年10月24日 04:40:08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原因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血浆的晶体渗透压为何会比胶体渗透压高?

1、晶体比胶体溶质颗粒多,形成的渗透压高,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2、分子不一样:血浆中含有低分子的晶体物质(如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和葡萄糖等)和髙分子的胶体物质(如蛋白质)。血浆的渗透压是这两类物质产生的渗透压总和。

3、晶体渗透压可以改变细胞内外液体平衡。胶体渗透压改变血管内外液体平衡。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尿量减少,尿液浓缩。

2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能不能促进肾脏对尿液的浓缩,为什么

1、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尿量减少,尿液浓缩。

2、肾髓质渗透梯度是肾尿液浓缩的基本条件,当机体缺水和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出现浓缩尿。

3、符合适当休息,能改善高渗尿的尿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血浆抗利尿激素升高,管壁上皮细胞对水分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组织间隙中的液体就会出现高渗状态,患者的尿液持续浓缩,就会形成高渗尿。

4、尿液浓缩: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造成的,重吸收水的动力来自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AB两项,肾小球滤过率、血浆胶体渗透压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无关。

5、这个渗透压梯度的形成主要是和肾小管特别是髓袢的功能有关,并且是肾脏浓缩与稀释尿液的基础。

6、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会感知这一变化,一段神经调节后,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尿的重吸收作用,进而会尿量减少。

3引起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的因素有

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时,组织液生成增多。例如,微动脉扩张时,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量增多,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在炎症局部就可出现这种情况而产生局部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可能是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导致。生理因素不需要特殊治疗,病理因素可能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性原因引起。当患者出现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应该及时地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加以治疗。

3、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4、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当血浆蛋白生成减少或蛋白排出增加时,均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降低,从而使组织液生成增加;因有少量的组织液是生成淋巴后经淋巴回流的,一旦淋巴回流受阻可导致水肿。

4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1、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它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衡;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胶体渗透压,因血浆中蛋白质分子量大,分子数量少,所产生的渗透压较小,主要来自于白蛋白。

2、[1]血浆渗透压组成:①血浆中的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所构成,即血浆晶体渗透压);②是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构成,即血浆胶体渗透压。

3、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5mOsm/L(25mmHg或3kPa)。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4、血浆晶体渗透压是指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其次是是碳酸氢钠、葡萄糖、尿素、氨基酸等)形成的渗透压力。晶体物质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液与组织液之间r的渗透压力基本相等。

5、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认为,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它对血浆渗透压改变(只要改变1%~2%)特别敏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