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读音,淖部首,淖吉凶分析及解释

佚名2025-11-16 11:02:040

汉字

读音 读nào,chuò,zhuō的字

拼音 nao,chuo,zhuo

部外笔 部外笔画是8画的字

部 部首是氵的字

总笔画 共11画的字

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

常用分类 生僻字姓

姓名学 姓

笔顺读 点、点、提、竖、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简繁 淖

五笔 IHJH

仓颉 EYAJ

郑 VIKE

四角 31146

电码 3220

区位 3655

英汉翻译 slush,mud

注音 ㄋㄠˋ,ㄔㄨㄛˋ,ㄓㄨㄛ

统一码 6DD6

方言

◎ 粤语:naau6
◎ 客家话:[梅县腔] nau5 [台湾四县腔] nau5 (neu2) cau5 [客英字典] nau5 cau5 [宝安腔] lau5 [客语拼音字汇] neu2 [海陆丰腔] nau6 (neu2) cau5
◎ 潮州话:之欧6(造)

基本解释 nào

1. 烂泥,泥沼:泥淖。污淖。淖泞(泥泞)。

2. 〔淖尔〕蒙语,湖泊,如:“罗布淖淖”(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柔和。

chuò

1. 古同“绰”,绰约。

zhuō

1. 姓。

笔顺编号 44121251112

康熙字典

淖【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奴敎切,音鬧。《說文》泥也。《左傳·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字林》濡甚曰淖。《前漢·郊祀志》堅冰淖溺。

水名。《山海經》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有三澤,名曰三淖。

姓。《路史》楚淖國先爲淖氏。

《集韻》直敎切,音棹。和也。《儀禮·士虞禮》嘉薦普淖。《註》普,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

尺約切,音綽。與繛綽同。《說文》也。《莊子·逍遙遊》淖約如處子。《註》淖約,柔弱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淖【卷十一】【水部】

泥也。从水卓聲。奴教切

说文解字注

(淖)泥也。左傳曰。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杜注同。倉頡篇云。深泥也。字林云。濡甚曰淖。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爲之。故淖引伸之義訓和。儀禮。嘉薦暜淖。注曰。暜淖、黍稷也。暜、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劉瓛述張禹之義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葢漢人尼與泥通用。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又按許泥爲水名。不箸塗泥之解。於此補見。是與深同例也。魏晉以後。泥淖字作埿。从水。卓聲。奴敎切。二部。

字相关组词 淖弱淖潦淖湴污淖瀸淖渟淖浮淖淖田淖泽泥淖泞淖滑淖淖溺沈淖三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