偯读音,偯部首,偯吉凶分析及解释
汉字 偯
读音 读yǐ的字
拼音 yi
部外笔 部外笔画是9画的字
部 部首是亻的字
总笔画 共11画的字
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
笔顺读 撇、竖、点、横、竖、横折、横、撇、竖提、撇、捺
简繁 偯
五笔 WYEY
仓颉 OYRV
郑 NSJR
四角 20232
电码 8081
英汉翻译 sob
异体字 㥋
注音 ㄧˇ
统一码 506F
方言
◎ 粤语:j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3 oi1 [梅县腔] oi1 j3 [海陆丰腔] ri3 oi1 [客英字典] ji3
◎ 潮州话:i2
基本解释
哭泣的余声。
康熙字典
偯【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於豈切《集韻》《韻會》隱豈切,
音扆。哭餘聲。《禮·雜記》童子哭不偯。
又《閒傳》大功之哭,三曲而偯。《鄭註》聲餘從容也。◎按大功哀殺,故哭聲宛偯。童子未能成聲,直遂其哀而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㥋【卷十】【心部】
痛聲也。从心依聲。《孝經》曰:“哭不㥋。”於豈切
说文解字注
(㥋)痛聲也。閒傳。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齊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注曰。一舉聲而三折也。偯聲餘從容。孝經。哭不偯。鄭注云。氣竭而息聲不委曲。按音義皆云說文作㥋。然則許云痛聲者、委曲自見其痛於聲。非痛之至者也。从心。依聲。於豈切。十五部。孝經曰。哭不㥋。此許所學孔氏古文也。作偯者俗字。
字相关组词 谯偯
Tags: 偯读yǐ的字部外笔画是9画的字部首是亻的字共11画的字左右结构的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小美知识小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