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读音,而部首,而吉凶分析及解释
汉字 而
读音 读ér的字
拼音 er
五行 五行属金的字
吉凶 寓意吉的字
部 部首是而的字
总笔画 共6画的字
结构 独体结构的字
常用分类 姓常用字
姓名学 姓
笔顺读 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简繁 而
五笔 DMJJ
仓颉 MBLL
郑 GL
四角 10227
电码 5079
区位 2288
英汉翻译 and,and then,and yet,but
异体字 洏,耏,髵,能
注音 ㄦˊ
统一码 800C
方言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
基本解释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笔顺编号 132522
康熙字典
而【未集中】【而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
音栭。《正韻》如支切,音兒。《說文》頰毛也。《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註》之而,頰
也。
又《玉篇》語助也。《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而【卷九】【而部】
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如之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说文解字注
(而)須也。象形。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周禮曰。作其鱗之而。
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
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凡而之屬皆从而。
字相关组词 乐而忘返股战而栗择善而从质而不野遵而不失类是而非不壹而足焚林而畋拂袖而归同日而论不可同日而语比肩而事应际而生诲而不倦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Tags: 而读ér的字五行属金的字寓意吉的字部首是而的字共6画的字独体结构的字姓常用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小美知识小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